【姝書講堂】憲法的眼中我是誰?《從噁心到同理:探性傾向與同性婚姻》

 ◦ 活動時間:2019-06-12(三) 19:30 ~ 21:00 (GMT+8) 加入行事曆

 ◦ 活動地點:台灣台北松江路131號2樓之4 (台灣台北松江路131號2樓之4 (台灣文創訓練中心松江二館 SN206教室 (捷運松江南京站7號出口步行約3-5分鐘))

 

憲法與同性婚姻

 

在討論同婚議題的過程中,一直都有「我不歧視同志,只是我會覺得很噁心...」等訴諸個人不舒服與噁心感的言論。而在同婚過後,我們應當開始思考該如何去面對這樣的言論,探討這些噁心感的來源,以及用這些感受去進行政治訴求的提倡者,是誰,他們在想什麼。

瑪莎娜絲邦從《逃避人性》這本書至《憤怒與寬恕》,都一反我們在做法律或哲學討論時迴避情緒與情感的刻板方式,將法律思辨重新帶回社會價值與個人情感,並進一步去探討,這些感受是如何受到社會建構,又如何去影響法律,而《 從噁心到同理》則更進一步聚聚焦於性傾向與同性婚姻,以及圍繞在其的爭論與論述,是如何受到「噁心感政治」的影響。

此次講座,姝文創邀請到張宏誠老師導讀《從噁心到同理:拒斥人性,還是站穩理性 ? 法哲學泰斗以憲法觀點重探性傾向與同性婚姻》一書,探討納思邦「同理心政治」的脈絡、思索從憲法價值出發的理性道路。

 

【姝書沙龍#】

 

是姝文創在2019年的全新企劃,以推廣好書為主要訴求的講座與書評邀約,希望讓好書有機會透過更多管道曝光。隨著知識普及在這幾年越來越盛行,人文社會的書籍不再是票房毒藥,也越來越多人希望能夠得到更深入的知識與分析,因此,姝文創將姝書沙龍中講座的部分深化成姝書講堂,邀請各行各業各領域的專家學者,請他們分享自己所學與實務經驗。

藉由透過結合講座、論壇與讀書會的新形式,姝書沙龍重新連接起現行高等教育端在人文思想與社科理論生產上,跟社會脈動發展間的距離或斷裂。 姝書講堂及姝書漫讀,將專家學者帶到講堂上,為現場讀者導讀、帶領討論及分享,連結起直接應用這些知識的讀者與知識生產者。

 

 活動贊助單位 :文化部